小锦讲堂 | 暗藏陷阱的“小事”

2022-05-05

洗钱

洗钱是指将犯罪或其他非法违法行为所获得的违法收入,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转化,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洗钱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实施上述有关洗钱行为从而构成的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

【洗钱罪】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提供资金账户的;

(二)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

(四)跨境转移资产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一说到“洗钱”,很多人都最先想到的都是“现金走私”、“将大额现金分散存入银行”、“利用地下钱庄和民间借贷转移犯罪收入”等等。但是这些事听着都是有钱人的专属桥段,我们普通人怎么会牵扯到洗钱犯罪呢?

其实,身边一些看似平常的事情,一不小心也能把你拉进洗钱罪暗网中的一环。今天小锦就给大家科普一下那些潜藏在我们身边具有洗钱风险的一些场景,遇到这些事情要格外注意,要提高防范意识,远离身边的洗钱犯罪。

那么一起来看下,这些暗藏陷阱的平常“小事”吧,如果你遇到了这些能避开吗?


陷阱一:出租、出借身份证

如果朋友说身份证丢了,办理某项业务需要身份证信息,借用一下你的身份证,你会借吗?

小锦提示您:千万不要!身份证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证件,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很可能会产生以下严重后果:他人借用您的名义从事非法活动;协助他人完成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您可能成为他人金融诈骗活动的“替罪羊”;诚信状况受到合理怀疑,信用记录受损等。


陷阱二:出借、出售金融账户和银行卡 

如果别人说要借你闲置的银行卡用一下,并且会给一笔丰厚的酬劳甚至高达“日入千元”,这种“躺赚”的事情,你会心动吗?

请注意!这就涉嫌我们常听说的“跑分”,“跑分”是指为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银行卡、支付账户或收款二维码等帮助转移非法所得的行为。不法分子常打着“日赚千元兼职”、“刷单赚佣金”等旗号,诱导群众出借自己的账户、银行卡等,通过多个不同账户层层转账,达到洗钱目的。


小锦提示您:天上不会掉馅饼。将自己的金融账户、银行卡或收款二维码等随意借给他人使用,可能会让不法分子利用你的账户,以你良好的声誉作掩护进行洗钱犯罪活动。一旦案发,账户所有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金融账户不仅是您进行金融交易的工具,也是国家进行反洗钱检测和经济犯罪案件调查的重要途径。因此不出借金融账户、银行卡等,既是对你权利的保护,也是守法公民应尽的义务。


陷阱三:帮他人转账 

如果朋友说让你帮忙转一下账,你会帮吗?朋友之间转账看似稀松平常的一件事,但却有人因为帮朋友转了一笔账,被判了洗钱罪。曾有一实际案例显示,在明知是他人受贿犯罪所得,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还通过转账协助转移资金,行为构成洗钱罪。

小锦提示您:帮助他人处理犯罪所得,也涉嫌犯罪。如果明知他人的钱财是犯罪所得,还帮其转移、转换、提供账户或处理,将可能触犯《刑法》,涉嫌犯罪。


陷阱四:帮他人提现

如果朋友让你为他提取一笔现金,或者有人提供报酬让你帮忙提现,你会同意吗?

小锦提示您:不要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提现。通过各种方式提现是犯罪分子最常采用的洗钱手法之一,有人使用自己的个人账户为他人提取现金,逃避监管部门的监测,为他人洗钱提供便利,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切记,账户将忠实记录每个人的金融交易活动,请不要用自己的账户替他人提现。


以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洗钱陷阱,小锦提醒大家在平时要多加防范,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支付账户等证件和信息,不轻易出借或出售,避免让自己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或替罪羔羊。

返回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