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保3·15 | 揭开“非法代理投诉”的真面目

2025-03-14

什么是非法“代理投诉”

近年来,代客恶意投诉现象频发,不法分子打着“专业处理投诉”的幌子,在社交网站、论坛等渠道发布“投诉教学文章、短视频”等方式吸引消费者,传授所谓的“投诉专业技巧”,甚至索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后直接代替消费者进行恶意投诉,并向消费者收取高额费用。代客投诉现象不仅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对金融行业与社会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案例分析

消费者刘某因收入降低导致无法还款,恰巧在某社交平台看到视频宣传称“可为消费者代理投诉,向金融机构及监管进行维权”,正巧刘某因收入降低而无法还款,便在视频评论区留言并咨询相关事宜。不久,“工作人员”便私信刘某,在了解其基本情况后,告知刘某可代理其与金融机构进行协商,计划将欠款分为60期,并免除期间所有息费。同时,“工作人员”要求刘某在维权过程中不要出面,也不要接听金融机构的任何电话,并向刘某索取了3000元的投诉代理费。刘某根据“工作人员”指导,提供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并签署了代理协议。此后,刘某在等待的过程中,始终按照“工作人员”要求拒接银行电话,直到收到法院传票时才意识到事态发展的严重性。此时,刘某再向“工作人员”请教对策时,才发现“工作人员”所有的联系电话均显示为空号,之前看到的视频也因违规被下架禁播。

 


温馨提示

1. 部分所谓“代理人员”通过编造、扭曲事实,反复向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人为延长维权时间及流程,导致消费者错过最佳处理时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征信不良后果。

2. “代理人员”在代理投诉过程中会向消费者索取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关键信息,极易发生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风险。

 


消费者如何正确维权

1.消费者应当理性维护自身权益,以合理合法的途径提出诉求,切勿轻信所谓“专业人员”指导,采取恶意投诉等方式进行维权。

2.消费者应树立正确维权意识。若发生金融消费纠纷,消费者可通过调解等方式进行理性维权,积极配合金融纠纷调解组织,妥善处理争议。

 

 


文稿来源:中国信用卡

返回上级